【特别策划①】周冯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上海样本”

发布者:刘召峰发布时间:2025-08-27浏览次数:10

【编者的话】

 

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

20058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两山”理念。20年来,“两山”理念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上海作为国家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两山”理念全方位融入生态之城建设。

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地,上海立足超大城市资源特点,面对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环境容量有限等多重挑战,把“两山”理念系统融入城市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探索出从理念引领、路径创新到制度保障,符合超大城市特征的“两山”理念转化模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合《上海宣传通讯》,聚集“两山”理念的上海实践,推出一组专家文章。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上,上海将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深刻论断,为各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以卓越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仅探索出一条超大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独特道路,还在实践中对“两山”理念进行了拓展与升华,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都市内涵。

 

上海实践:在存量中创造增量,化“锈带”为“秀带”

 

上海的城市发展,不是另起炉灶的大刀阔斧,而是一种战略性再造,在存量空间中,通过生态优先的城市更新和生态空间的战略预留,实现了价值的几何级增长。

黄浦江的“重生”:从“工业锈带”到“世界级会客厅”的蝶变。黄浦江两岸曾是上海工业文明的摇篮,密布着码头、仓库、工厂,是典型的“工业锈带”。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过程完美诠释了“两山”理念。首先是“腾笼换鸟”,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迁出,为生态修复腾出空间。上海并未简单地将岸线推倒重建,而是以“针灸式”的更新手法,保留了龙美术馆、艺仓美术馆等工业遗存,将其改造为文化艺术空间。最终,上海核心段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全线贯通,昔日机器轰鸣的生产岸线彻底转型为向市民游客开放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和景观岸线。这条“滨江秀带”修复了城市生态,提升了环境品质;串联起历史文脉与现代艺术,成为文化地标;聚集了人气,带动了旅游、体育、休闲消费,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黄浦江贯通的实践证明,在城市核心区,通过生态修复提升环境品质,所创造的综合价值远远超过原有工业产值的简单汇总。这是对“两山”理念最直观、最具说服力的都市演绎。

崇明生态岛的“再造”: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上海模式”。上海将崇明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坚持“生态+”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摒弃了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崇明生态岛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内在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大力发展与优良生态环境相契合的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和体育产业,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等,崇明的生态品牌价值得到了提升,吸引了大量客流,直接将“好风景”变成了“新经济”。崇明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GEP)的核算与转化路径,通过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和调节服务进行价值评估,探索碳汇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尝试将“绿水青山”的生态效益量化为经济价值。这不仅为崇明自身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更为全国乃至全球破解“保护者吃亏”的难题提供了“上海方案”。

 

内涵升华:从发展与保护辩证法到城市核心竞争力重塑

 

上海的城市实践,不仅验证了“两山”理念的普适性,更在多个维度推动了其内涵的升华,使其成为指导现代都市发展的关键战略。

从“外部约束”到“内生动力”的转变。上海的实践表明,高标准的生态环境要求,能够倒逼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严格的环保标准淘汰了落后产能,为金融、科创、高端制造等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产业腾出了发展空间,形成了环境优化与结构升级的良性循环。

从“生态美学”到“空间正义”的跨越。上海的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了人民城市理念。将黄浦江、苏州河等最优质的滨水空间向公众开放,大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让“绿水青山”成为保障市民健康权、休憩权的基本公共产品,体现了深刻的空间正义与民生关怀。

从“区域资产”到“全球引力”的跃升。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城市间的竞争早已超越单纯经济体量的比拼,而是包括宜居性、可持续性、文化魅力在内的综合实力的较量。上海通过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和国际形象,其“绿水青山”正日益成为吸引全球要素、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金山银山”。

上海以城市更新和绿色转型向世界证明了“两山”理念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样适用,并能创造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价值,将“两山”理念从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的辩证法,升华为重塑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民生福祉、增强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发展战略。未来的上海,将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6期“本期策划”栏目

作者:周冯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