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两山”理念。20年来,“两山”理念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上海作为国家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两山”理念全方位融入生态之城建设。
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地,上海立足超大城市资源特点,面对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环境容量有限等多重挑战,把“两山”理念系统融入城市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探索出从理念引领、路径创新到制度保障,符合超大城市特征的“两山”理念转化模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合《上海宣传通讯》,聚集“两山”理念的上海实践,推出一组专家文章。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上,上海将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途径。基于超大城市生态产品的特征,上海通过市场化手段和制度化管控,将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多元开发经营紧密结合,形成了超大城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上海方案”。
市场化运作,显化生态产品的多重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既包括生态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也包括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水源调蓄、文化服务等多重价值。生态系统多重的价值核算和变现一直是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难点。上海积极推进生态价值评估,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空间溢价与开发经营权打包交易,形成“生态投入—价值增值—权益交易—反哺治理”的良性循环,为生态产品价值提供市场交易的新范式。
上海在清洁小流域治理领域开展了“生态修复+开发权益交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探索。例如,经价值核算,上海森兰湖的生态产品涵盖物质供给类的水产品,具有调节服务类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物种保育等功能,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达1.48亿元。在此基础上,上海森兰外高桥商业营运中心有限公司与上海格莱恩体育有限公司以105万元的价格,完成上海市浦东新区森兰湖生态清洁小流域4.7公顷区域水上运动及附属设施3年经营权的交易签约,成为上海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打通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向经济发展“高价值”的转化路径。
多元化开发,拓展生态投入的回报路径
上海将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作为提升城市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生态修复与多元化开发经营深度融合的方式,解决生态修复中城市空间价值损失、资金投入回报不足等难题。上海依托超大城市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商旅市场,探索“生态修复+文旅商服”综合开发模式,拓展了生态修复治理投入的回报方式和途径。例如,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原是废弃的采石矿坑,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国际顶级建筑设计团队,将采石矿坑打造为集天然室内花园、大型景观瀑布、水上景观客房、水中景观客房于一体的自然生态酒店,被《美国国家地理》赞为“世界建筑奇迹”。酒店开业后第一年的营收就达2.79亿元,原本的“生态伤疤”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典范。
一体化推进,促成生态与产居良性互动
上海充分认识到高品质人居环境和高水平生态产品供给在未来城市竞争中的作用,通过“产居、人文、生态”一体化发展,形成超大城市“以绿引智、化绿为金”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上海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生态禀赋和制度创新优势,系统推进生态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和科创产业导入。例如,青浦区金泽镇围绕金泽水源湖保护、元荡生态岸线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态人居品质,在打造“世界级滨水人居文明典范”的同时,建设华为上海研发中心和西岑科创中心。其中,华为上海研发中心总投资规模约500亿元,将吸引3万至4万名科技研发人员进驻。金泽镇以生态人居汇智引才,赋能创新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成为“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典型案例。
制度化管控,形成生态价值转化长效机制
上海坚持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通过世界级生态岛战略部署、“三线一单”管控、资金和政策支持等方式,保障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构建生态价值转化的长效机制。
上海将崇明区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将该区近1/6的区域划定为生态优先区域,这一举措在全球超大城市中绝无仅有。上海出台《崇明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在决策引导和约束方面,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产品总值双评价、双考核的政绩考评体系;在政策保障方面,建立生态信用体系,通过生态产品信息普查、价值核算评估以及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等,形成生态产品权属和资产的制度保障体系;在价值实现路径方面,建立横纵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碳汇等生态权益交易机制,形成生态产品认证、供需对接等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支撑政策。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崇明区形成了生态价值转化的长效机制,为世界级生态岛生态价值增值提供了制度保障。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6期“本期策划”栏目
作者:张文博,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可持续发展国际比较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