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
近日,《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标识性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贯穿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安吉余村考察调研,以充满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次提出“两山”理念。20年来,“两山”理念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上海作为国家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两山”理念全方位融入生态之城建设。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地,上海立足超大城市资源特点,面对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环境容量有限等多重挑战,把“两山”理念系统融入城市发展全领域、全过程,探索出从理念引领、路径创新到制度保障,符合超大城市特征的“两山”理念转化模式。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合《上海宣传通讯》,聚集“两山”理念的上海实践,推出一组专家文章。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的新起点上,上海将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提出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将生态环境要素从发展约束转化为区域协同的纽带。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上海与苏浙皖三省携手,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导向转向生态绿色发展导向,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强化制度协同,完善生态共保的顶层设计
“两山”理念突破了传统发展逻辑,对重构区域合作制度提出新要求。上海联合苏浙皖协同推进跨域治理机制创新,通过制度创新释放“绿水青山”的发展潜能。
完善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制。上海与苏浙皖三省会同相关部委先后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和长三角区域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2021年,原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进一步调整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推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向更高水平迈进。
推进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协同。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框架下,上海与苏浙皖共同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强化生态保护的协同管控。上海牵头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探索以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为核心的跨省市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破解了行政壁垒形成的生态环境治理难题。
协同打造区域资源环境要素市场。2013年,上海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牵头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任务,为长三角区域差异化减排提供市场化工具。2024年,上海参与打造长三角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开创全国首个跨省排污权交易体系。上海积极推广相关标准规范,服务区域资源市场化配置。例如,推出国内首个“水信托”,发布用水权交易品牌“水善流?”,助力水治理现代化。
深化联防联控,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两山”理念的生命共同体思维要求打破属地治理局限,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控体系。上海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原则,聚焦大气、水体协同治理、联合执法等实践,推动长三角生态共保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协同。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上海逐年更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会同苏浙皖开展全方位的空气协同监测和联动治理,成立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牵头推动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联动。同步实施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换用国六汽柴油,开展区域臭氧污染联合应对。推进环杭州湾地区石化化工挥发性有机物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协同治理,持续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实效。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上海推进跨界水体联保共治,联合实施太湖、长江口、杭州湾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加强跨省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建立“联合河长制”协作机制,不断加强上下游水环境协同治理。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偷排漏排等行为。参与共建长三角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围绕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跨省界重要生态空间等展开一系列跨省合作,共同推动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和互花米草防治合作。
创新驱动转型,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
“两山”理念要求突破传统产业路径依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上海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深入推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循环经济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挥对长三角的功能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的能级和效率。
在技术攻关方面,2016年—2023年,上海的绿色低碳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城市前3名。上海张江科学城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携手实施“两心同创”,联合攻关新能源、碳捕集等关键绿色低碳技术,G60科创走廊沿线已成为绿色科技企业集聚区。
在产业转型方面,上海推进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大飞机、新能源车等高端装备,构建“一核多极”的区域产业链协同体系。打造“模速空间”AI社区等创新策源地,联动区域资源构建从模型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链;依托“工赋链主”计划带动2000余家企业转型。此外,上海会同相关部门协同推进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启动省市间电力互济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证长三角高等级绿色债券指数,通过金融创新推动长三角区域绿色转型。
来源:上海宣传通讯,2025年第16期“本期策划”栏目
作者:程进,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