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城市论坛-“新时代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与探索”研讨会暨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2022学术年会召开

发布者:iesd发布时间:2022-11-23浏览次数:180

20221117日,碳中和城市论坛-“新时代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与探索”研讨会暨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2022学术年会在我院召开,会议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和上海市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协同创新研究基地联合举办,本次会议也是上海市生态经济学界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和上海市社联第十六届(2022)“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理事会会长王荣华,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理事长李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程鹏,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钱勇作主旨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主持开幕式,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周冯琦研究员主持主旨演讲和第一圆桌讨论,华东师范大学杨凯教授主持第二圆桌讨论。

王德忠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站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性的高度谋划绿色转型,为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实现和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开好头,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强大合力,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更加注重把绿色低碳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我们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助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促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序衔接,为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王荣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谋新篇、布新局,一定要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格局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绿色转型,就是要借助制度约束、政策调控、公民自律、科技创新等,来调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它们从矛盾对立走向良性循环。中国的全面绿色转型,是在人口基数庞大、经济总量巨大、历史问题大量遗留、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推进的,智库要深入转型实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难点堵点焦点,开展高质量、有实效的决策咨询研究工作。

李周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从生态经济学科视角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靠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调适来实现。人类掌握近现代科学技术、开启工业革命进程以来的现代化道路,造成地球上人工生态系统快速膨胀,引起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失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构建、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引,为调适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人工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最终的和谐境界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程鹏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上海未来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标全球标杆城市,深度融合两山两城理论,注重金融和科技赋能“双碳”战略,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规律、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征的现代环境治理新路子。坚持高位推动、制度先行,逐步构建全社会的大环保格局;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等源头防控;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多元参与、精细管理,持续提升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坚持长三角协作共保,紧扣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共治一方蓝天碧水净土。

钱勇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学习二十大精神推进绿色转型,必须牢牢把握总要求,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断提升发展“含绿量”。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方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系统观。必须牢牢把握基本逻辑,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其中首要任务,绿色化、低碳化是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必须牢牢把握奋斗目标,为早日建成美丽中国而努力。必须牢牢把握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发展方式转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策略和方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

任小文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正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资源禀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要求。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今天以新时代绿色低碳转型创新与探索为题召开学术年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正是发扬学会多年来的优良传统,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集聚政产学研各界力量、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着如何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与会专家在以下几方面形成共识:第一,要兼顾多重目标,确保多重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双碳。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先立后破”原则,立足自身能源禀赋优势,在确保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安全降碳。在坚持“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前提下,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阶段性降碳目标。第二,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支撑仍然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夯实。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我们仍然被“卡脖子”;碳排放核算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亟待与国际接轨;在一些具体领域存在标准不统一、法规不健全等问题。第三,需加快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政府要为市场和社会创造更大空间。碳市场、碳金融体系建设要加速,支撑相关市场运行的公共服务、公共平台、信息公开机制需健全,要创新运用碳普惠等工具动员全社会参与。第四,绿色低碳转型所需资金规模巨大,亟需借助可持续金融动员社会资本。金融机构要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相关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为自身发展创造机遇,监管机构要为可持续金融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政产学研各方要在可持续金融发展中跨领域通力合作。第五,区域合作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需进一步推动制度创新、打破制度瓶颈,以促进区域能源合作,立足生态优势培育新的区域优势产业,创造新的市场以促进区域生态优势的价值实现。第六,要重视国际生态话语权的争取。注重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大众话语之间,对内话语和对外话语之间的转换,加强对内对外传播能力,让其他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制定中重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主张”。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军、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上海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郭宇、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余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生态经济研究室主任于法稳、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宝武集团清洁能源公司高级副总韩晶、上海石化碳纤维事业部吴平总、宝武集团规划院院张龙研究员、上海环科院胡静主任、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程进、陈宁等出席会议并发言。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宝武集团、上海石化等产学研各界代表以及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学者与会并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