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绿色发展论坛:可持续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活”在上海召开

发布者:iesd发布时间:2022-09-14浏览次数:116

202291-2日,“第七届绿色发展论坛:可持续建筑与城市低碳生活”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承办。中德两国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建筑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范式转换、建筑脱碳中的用户行为和全社会参与及统筹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目标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展开热烈讨论、进行思想碰撞。

  

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出席会议,致开幕辞并参与交流,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国宏主持开幕式,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雷伯曼与会致辞并作交流发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强、德国联邦建设部联邦能源专员博彻、德国北威州生态中心执行合作人豪森、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可持续城镇学研究所所长卡洛、埃贡-马茨纳城市研究所都市论坛秘书长穆勒、RegioKontext经济咨询公司创始人博德尔施温以及来自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同济大学以及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学者30多人与会并作交流。

  

王德忠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建筑脱碳刻不容缓,建筑是长周期资产,其碳排放“锁定”时间比大多数车辆、发电厂或重型基础设施长得多,迟滞行动将造成巨量高碳搁浅资产。向零碳建筑转型具有非凡潜力,建筑行业的脱碳机会大致相当于农业、工业、能源供应和林业的减排机会总和,建筑零碳改造是当前可用的最大规模、最具成本效益的气候变化缓解方案,零碳改进后的建筑会带来巨大的居民健康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必须在零碳建筑中发挥主导作用,世界上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比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城市必须带头培养建筑碳中和的雄心,并加速推进零碳建筑实施方案。中德零碳建筑合作任重道远,通过中德专家的深入交流,探索和总结中德零碳建筑的有效模式和实践创新,将为零碳建筑的上海样本和上海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雷伯曼在致辞中提到,今年夏天,热浪席卷了中国和全世界很多地方,这凸显了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具体到建筑领域,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采取合适的政策促进新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脱碳。俄乌冲突凸显了能源安全或能源供应不稳定的挑战,为人民提供可负担的舒适居住条件同样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因此,建筑脱碳要有统筹考虑多重目标的系统思维。在这方面,中德两国面临许多共性问题,希望两国专家的深入交流能为这些问题找到出路。

经过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围绕建筑全生命周期脱碳、从单体建筑碳中和拓展到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等议题,形成广泛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建筑全生命周期脱碳是中国、德国乃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它涉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范式转换,从生活方式到价值理念都亟待深刻变革,离不开统筹实现节能脱碳、经济发展、特色文化、社会公平等目标的系统思维、综合施策,同时需要聚焦难点、重点攻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方能打破能源依赖、路径依赖、政策依赖,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建筑脱碳。

专家们认为,首先,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的碳排放占比很高,这就是建筑领域的“灰色能源”,应成为建筑脱碳重点攻关方向。对于绿色建筑或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考核,不仅要重事前监管,而且要重视对其运行环节的全过程事中事后监管,以保证绿色技术指标得到切实执行。为此,需加强对建筑能耗监管的数字化赋能,上海在这方面已走在德国前面。其次,上海和德国建筑领域都存在既有建筑占比较大特征,既有建筑脱碳应成为建筑领域碳中和重点方向。相对于新建筑的脱碳应注重新技术标准的采用和切实执行,既有建筑脱碳一方面要研发和推广应用外围护结构和楼宇技术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更要善用建筑标准、用能指标、财政补贴、能源价格和碳价格等政策协同发力,激励社会资本投入,满足建筑改造巨量资金需求。再次,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占比远高于其建筑面积占比,应通过率先采用最严格政策、最先进技术、能耗监测平台等,实现公共建筑脱碳率先突破。第四,建筑脱碳有三种路径——建筑用电清洁化路径、建筑光伏应用优先型路径和建筑能效提升优先型路径,在不同发展阶段,其侧重应有所不同。近期应以建筑能效提升路径为主,中期应以建筑能效提升和建筑光伏应用两种路径并重,远期应以电网脱碳、建筑用电清洁化为主。第五,建筑脱碳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循环经济深度结合领域,源头减量思维和新一代可再生材料技术应当应用到建筑领域,最重要的还是建筑使用寿命延长,避免巨量建筑隐含碳过早释放。建筑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发展阶段、建筑材料、用户行为、民族文化等,要进行针对性施策,方能起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效果。第六,用户行为激励和全社会参与,对推进建筑脱碳至关重要。中德两国都要从法律标准、补贴资助、宣传教育、信息提供等方面积极引导用户行为改变。居民对周围生态环境满意度和其亲环境行为之间正相关,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程度和其亲环境行为之间正相关,这种正相关关系对设计用户行为优化政策提供一定启示。建筑领域脱碳要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既要打通普通民众参与通道,还要在建筑脱碳各环节培育丰富人力资源。第七,当单体建筑拓展到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就需统筹考虑节能脱碳、环境品质、资源节约、空间布局、公共服务、绿色经济、智慧管理、社会公平、特色文化等方面目标,方能做到建筑脱碳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强作专题发言、院生态所自然资源与生态城市研究室主任程进、生态所张文博博士分别主持研讨会并参与交流,生态所能源经济与低碳发展研究室主任刘新宇作专题交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于宏源研究员、上海绿色建筑协会常务理事李绅豪、生态所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室主任陈宁作点评交流。

艾伯特基金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雷伯曼、院国际合作处处长程福财致闭幕致辞,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冯琦主持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