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CS项目发展状况

发布者:iesd发布时间:2022-03-09浏览次数:10

摘要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Global CCS Institute,简称GCCSI)于2021年10月13日发布《CCS全球状况报告:2021年》(Global Status of CCS 2021),报告指出,在各国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背景下,碳捕集与封存(CCS)继续在世界各地取得重要进展,报告主要介绍了CCS对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作用,以及2021年全球及各地区CCS项目进展、国际政策、法律和监管环境等,并提出实现2050净零目标所需要的政策行动。



>>CCS/CCUS技术是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关键

2015年世界各国签署的《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即: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这一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使得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碳减排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制定了更强有力的气候政策,企业也积极推动实现碳减排。当今世界正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挑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挑战日益加剧。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中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韩国和日本紧随其后,承诺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承诺到2050年实现零排放。截至2021年4月,44个国家以及欧盟宣布了净零排放目标(截至2021年10月,全球已有136个国家提出了净零排放承诺,这些经济体的碳排放量和GDP均占全球的90%左右),大量企业承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朝着“零碳”目标迈进,全球对CCS的需求激增,各国也将CCS作为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点源捕获、工业源捕获、利用生态系统捕获,还是空气捕获、发电厂捕获以及利用活性岩石捕获,CCS都不可或缺。CCS技术与其他低碳技术为全球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即使是钢铁、水泥、航空和长途运输等这些在几年前脱碳难度十分巨大的行业,在CCUS技术下也变得目标可期。GCCSI认为,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就需要加快部署减排技术,并提前退役一些排放密集型设施,以及利用CCS等技术对其他设施进行改造;只有当包括CCS在内的低碳技术组合可用时,全球才有可能顺利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标目标,如果没有CCS,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几乎不可能。

>>全球CCS项目发展现状与布局

自1971年以来,碳捕获和储存(CCS)项目在全球得到广泛部署。从德克萨斯州的特雷尔天然气加工厂开始,CCS项目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2011-2017年,全球CCS项目规模逐年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和企业更加关注短期经济复苏等因素造成的。然而,2017年以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做出净零排放的承诺,全球CCS项目规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达到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49.3万吨/年(图1)。截至2021年9月,全球共有135座CCS设施,其中27座已经全面投运,4座正在建设中,58座处于后期开发阶段,44座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另有2座暂停运行,运行中的CCS项目每年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能力为3660万吨CO2,CCS项目涉及能源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垃圾焚烧以及直接空气碳捕获和储存等领域。从区域分布看,CCS项目遍及北美、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美国在全球CCS部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加大CCS投入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工业从高排放转向近零排放、创造更多高端就业岗位等。

图片

图1 2011-2020年商业CCS设施项目情况



结语


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碳捕捉和储存(CCS)是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它能够从源头上避免和大规模减少碳排放,使其成为全球净零排放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其长期气候政策中强调利用CCS技术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截至2021年7月,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14个国家在其国家自主贡献(NDCs)中加入了CCS。然而,当前CCS项目规模与本世纪中叶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要求仍存在巨大差距。GCCSI认为,要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全球需要将每年二氧化碳捕集和储存能力从目前的4000万吨提升到2050年的560亿吨以上,到2050年全球需要6550亿美元到12800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目标下,我们必须加速部署CCS项目,我们越早将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纳入广泛的脱碳计划,我们达成《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参考文献:
Guloren Turan, Alex Zapantis et al., Global Status of CCS 2021[R]. Global CCS Institute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