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上海城市生态空间体系发展趋势及提升策略

发布者:iesd发布时间:2021-10-15浏览次数:10

城市生态空间是维持生态环境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与管理关系着民生福祉与城市健康发展。需要明确人民城市理念指导下生态空间品质提升方向与路径,为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

优质生态空间是生态之城建设的重要依托

生态之城要有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能力,优质生态空间本身是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产优质生态产品不可缺少的空间载体。从人民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优质生态空间应形成“数量、质量、分布”三位一体新的建设管理格局。

一是在数量上提高有效供给。在确保存量生态空间的基础上寻求增量生态空间,保证现有优质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和过度消耗,同时在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供给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解决生态空间“有没有”的问题。

二是在质量上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已基本结束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优质生态空间建设应不断拓展生态空间的功能内涵,立足市民幸福生活、人与自然和谐等目标,促进自然生态资源向生态产品服务转变,不断提升生态空间的生态功能,解决生态空间“好不好”的问题。

三是在空间分布上实现公平性,生态空间的分布格局决定城市居民空间福利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优质生态空间建设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优化城市社会与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提高生态空间的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分布的空间匹配性。

十三五”以来上海生态空间体系发展趋势


“十三五”以来,上海重点构建“两道两园两网”的生态体系,生态空间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和市民需求不断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生态空间功能。

一是生态节点体系不断完善。上海生态节点的规模持续增加,“十三五”以来上海年新增公园数量大幅增加,多个年份新增公园数量均超过50个。

年新建绿地面积由2012年的1038公顷增加至2019年的1321公顷,增加了27%;年新建林地面积由2012年的1.75万亩增加至2019年的11.3万亩,增加了545%。

上海生态节点的分布差异缩小,近年来,各区均有新增公园数量,且各区的新增公园数量较为均衡,这也说明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与生态空间分布的匹配性得到重视并加以实现。

    上海生态节点的结构不断优化,上海的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占比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公园绿地占比由2011年的13.4%增加至2018年的14.8%,附属绿地占比由2011年的15.9%增加至2018年的18%,说明面向公众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的绿地空间,以及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等用地类型中的附属绿化空间有所增加。

二是绿色廊道密度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上海重点在近郊绿环、主要道路和河道两侧按照一定标准建设防护绿带,以森林为主体打造市域放射状通畅性廊道,形成廊道网络体系。上海的17条市级滨水沿路生态廊道将全部完工,总面积超过12万亩,是环城绿带面积的1.3倍以上。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绿道总长已达到881公里。上海的绿道可分为市级绿道、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种类型,目前社区级绿道占比超过50%。

三是生态网络功能不断丰富。“十三五”期间,上海加强生态空间的功能叠加,统筹相应的休闲、景观、游憩、生活、体育功能,兼顾生态功能、环境功能、经济功能和景观功能。上海致力于提升生态空间的开放共享程度,大力提升核心段滨江空间品质,2018至2019年,上海市确定了19片林地作为市级开放式林地试点,面积约3万亩,有效利用了林地富余空间和资源,增加居民对城市生态建设成果的获得感。

上海市生态空间品质的提升策略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指引下,“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间上海的生态空间建设需要更加强化公平性和品质感,实现生态空间从数量管控向布局优化、功能达标和质量提升转变,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体系及政策保障体系。

一是持续增加生态空间的有效供给。利用建成区碎片化空间定点增绿,提高绿视效果。利用郊区用地规模化增绿,厚植发展底色。加强生态空间的多功能融合,强化基于公共健康的生态服务功能。

二是优化圈层式生态空间分布格局。经过持续努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环、楔、廊、园、林”的格局,各类型生态空间在布局上的圈层式结构已见雏形,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不同圈层生态空间的主体功能,明确不同生态空间圈层的作用和建设重点。

三是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价值管理。建立价值核算体系,明确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生态空间的价值评估体系和技术规范,综合核算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产品和文化服务产品的直接经济价值以及尚未实现的经济价值等,综合计算生态空间补偿价值。

四是推进生态空间跨区对接与协同。重点打造以沿海、沿江、沿淮“π”字型绿色生态廊道为骨架,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防护林带和农田林网、水系林网为脉络,以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等为嵌点的生态空间网络体系。与江苏、浙江两省共同落实环杭州湾、环淀山湖、长江口等跨界生态区域的规划衔接、协同保护、联动监督。


程进: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自然资源与生态城市研究室主任。《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1》主编助理。

本文摘编自徐威、王德忠总编、周冯琦等主编的《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21.